智能虫情监测灯,又称智能测报灯、物联网虫情测报灯,是融合了传统诱虫灯技术、现代物联网(IoT)、人工智能(AI)图像识别、无线通信和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设备。它实现了对农田、果园、林地等环境中害虫的自动化诱集、高清图像采集、AI智能识别、数量统计、实时传输与可视化分析,是构建智慧农业、绿色植保和数字乡村的核心工具之一。
一、核心工作原理
智能虫情监测灯主要基于昆虫的趋光性和趋波性原理进行工作:
智能诱虫:灯体发出特定波长的光源(如紫外光、紫光等,针对不同害虫有最佳诱集波段),吸引周围一定范围内的飞行害虫。
自动杀虫与收集:被吸引的害虫接触高压电网(或通过其他方式如负压吸入、高温烘干)被杀死,随后落入下方的收集装置(如接虫桶、传送带)。
高清成像:设备内置高清摄像头(通常为1200万像素以上),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(如每小时、每两小时)或触发条件,自动对落入的害虫进行拍照,获取清晰的虫体图像。
AI智能识别:这是“智能”的核心。设备或云端服务器利用预先训练好的深度学习(如卷积神经网络CNN)图像识别模型,对拍摄的虫体图像进行自动分析,识别出害虫的种类(如稻飞虱、二化螟、草地贪夜蛾、棉铃虫等)和数量。
数据传输与发布:识别结果(虫种、数量、时间、地点)通过4G/5G、NB-IoT等无线网络实时上传至云端监测管理平台。
二、系统主要组成部分
主机灯体:包含诱虫光源、高压电网、防雨罩、散热系统等。
高清摄像模块:自动对焦摄像头及补光灯,确保成像清晰。
数据采集与控制单元(RTU):负责控制拍照、数据处理、通信。
物联网通信模块:实现数据远程传输。
供电系统:普遍采用“太阳能板+蓄电池”供电,适应野外长期无人值守运行。
自动清虫/传送机构:如传送带或旋转桶,可定期将害虫尸体移出拍照区,避免堆积影响后续识别。
云端智能监测平台:数据存储、AI识别、可视化展示、预警发布、设备管理的中枢。
三、核心优势与价值
自动化与省力:摆脱了传统测报中人工逐日收集、计数、鉴定的繁重劳动,实现“无人值守、自动测报”。
实时性与高效性:数据实时上传,管理人员可随时掌握虫情动态,决策响应速度大幅提升。
精准识别与定量:AI识别技术大大提高了害虫种类鉴定的准确率和效率,避免了人工误判,实现了精准的数量统计。
科学预警与精准防控:基于实时、精准的虫情数据,可提前发布预警,指导农户在防治时期、针对特定害虫采取科学、精准的防控措施(如生物防治、精准施药),减少农药滥用,降低防治成本,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。
数据驱动决策:长期积累的虫情大数据,可用于分析害虫发生规律、预测发生趋势、评估防治效果,为区域性的植保决策和农业保险提供科学依据。
覆盖广泛,易于部署:体积适中,太阳能供电,可广泛部署于农田、果园、茶园、保护区等各类场景,快速构建区域性虫情监测网络。
四、应用场景
大田作物(水稻、小麦、玉米)病虫害监测。
果园(柑橘、苹果、葡萄)虫情预警。
设施农业(大棚蔬菜)虫害监控。
林业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(松墨天牛)监测。
绿色、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质量保障。
五、优势
尺寸合理,安装维护方便
整机尺寸710×600×2120mm(含底座),大小适中,不管是装在农田里还是林区,都不占地方,后期维护也方便,打开机箱就能检修部件。
高清摄像,识别有保障
4800W像素的摄像头,拍出来的虫体图片特别清楚,就算是小虫子,身上的细节也能看清。山东苹果园用它拍金纹细蛾,AI识别特别精准,果农防治及时,苹果产量没受影响。
红外杀虫,高效又保虫体
远红外杀虫仓工作15分钟后,温度能达90±5℃,杀虫率≥98%,还能保证虫体完整率≥95%。浙江茶园拍茶小绿叶蝉,图片清晰,AI一下就认出来了,茶农赶紧防治,茶叶品质保住了,收购价没跌。
供电灵活,多地都能用
有市电版和太阳能版可选,太阳能版配50W太阳能板+20Ah锂电池,连续阴雨天也能工作2-3天。内蒙古牧区没通市电,装的太阳能版测报灯,照样稳定运行,帮牧民监测草原虫害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