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echnical Articles

技术文章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智能气象站如何提升虫害监测效率?风吸式杀虫灯成关键

智能气象站如何提升虫害监测效率?风吸式杀虫灯成关键

更新时间:2025-08-12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18

“今晚会不会爆发稻飞虱?"过去,种粮大户要靠经验“赌天气";如今,在江苏泗洪的5万亩智慧农田里,智能气象站与风吸式杀虫灯组成的“空-地"一体网络,把答案提前了48小时,且准确率高达92%。这套组合拳到底如何运转?我们拆解给你看。

一、气象站:给虫子“算八字"
田埂上的微型智能气象站,每分钟采集温度、湿度、风速、气压、雨量、光照六维数据,通过4G实时回传云端。后台对接中国农科院的稻纵卷叶螟迁入模型,当气温≥24℃、湿度≥85%、风速≤3m/s连续维持6小时,系统即触发黄色预警,预测未来48小时虫量等级,误差≤±1级。

二、风吸式杀虫灯:把虫“请"进来再“数"清楚
距气象站80米处,太阳能风吸式杀虫灯同步启动。宽谱LED诱虫,静音风机产生2.5m/s负压,无论2毫米的蓟马还是20毫米的螟虫,一律吸入风干盒;内置800万像素摄像头每30分钟拍照一次,AI识别12类害虫并计数。数据与气象模型交叉验证,一旦田间虫口曲线与模型预测吻合度≥90%,系统升级为橙色预警,同步推送防治处方:药剂、剂量、飞防时间一键生成。

三、实战案例:一晚省下5000元
7月15日傍晚,系统预警“稻飞虱高危",种粮大户王其华收到处方后,连夜安排无人机飞防,仅作业260亩,用低毒农药6升。往年无精准数据,他要普防500亩、用掉15升农药。一次精准出击,省药60%,省人工8个,折合5000元,且稻米农残检测合格。

四、三步落地,普通农户也能复制

选设备:气象站选六要素以上、4G传输、太阳能续航≥5天;风吸灯选风机≥2m/s、AI识别≥10虫种。

布点位:每200亩设1套,灯距120米,避开强光干扰。

看平台:手机端需支持“预警-处方-飞防"闭环,最好能与本地植保站数据互通。

结语
当气象数据成为虫情的“导航仪",风吸式杀虫灯化身“捕手+计数器",虫害监测从“天知道"变成“早知道"。智能气象站+风吸灯,正让越来越多的农田告别盲目打药,走向精准绿色防控。‌


欢迎您的咨询
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您用心服务
扫码加微信
版权所有 © 2025 山东坤仪智测设备有限公司  备案号:鲁ICP备2025178292号-1

TEL:18253636694

扫码加微信